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小明王接到南京,小明王又是怎么溺水的,背后的指使人是谁?

1366年的五月,朱元璋准备跟张士诚他在江南最后的一个敌手进行一场最后的决战。大战即将爆发他担心住在滁州的小明王的安全。小明王当时住在滁州长江以北离前线太近。所以朱元璋就派得力的干将廖永忠带着一支人马过长江去接小明王。这个小明王到底是谁?朱元璋为什么在意他的安危。
小明王剧照
小明王是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后建立的大宋政权的君主,所以小明王就是朱元璋的君主。廖永忠带折小明王一行人,辗转的来到了瓜州渡口。登上船之后船驶到江心,突然小明王坐的船就翻了。船上无一人幸免小明王被活活的淹死了。这件事在当时可以说是众说风云,小明王溺水是明朝开国的第一个谜案这个案子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当时接小明王的船队只有小明王乘坐的船出了事儿。其他的船都没有触礁,于是就有人怀疑有人在船上做了手脚。还有第二个疑点,那就是接小明王的廖永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因为从滁州到南京最近的路是浦口。浦口的对面就是南京,但是廖永忠非要从扬州的瓜洲渡然后再从镇江回南京。关于这个疑点的解释是说廖永州对瓜洲渡比较熟悉,自己熟悉的路程好在沿路做安排。但是无论如何廖永忠的嫌疑是最大的,因为廖永忠不但有条件也有时间来对付小明王。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对船上的一切安排都非常的熟悉所以他的嫌疑最大。条件、时间和手法都有了,那就是廖永忠的动机他到底有没有可能谋害小明王。如果他有可能谋害小明王,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先说结论廖永忠没有谋害小明王的动机,首先我们来看。廖永忠最早是受到了红巾军的感召才起义起兵。后来投奔了朱元璋,对朱元璋是非常的支持且为朱元璋也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正是因为廖永忠是朱元璋认为可靠的人才会派他去接小明王来保障万无一失。廖永忠的职责是把小明王从滁州安全的带到南京,所以他要是谋害小明王,会让所有人都怀疑是他干的这很不合乎常理。那么既然廖永忠不是谋害小明王的人,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背后有人主使。而且这个主使的人特别有权势,这么露骨愚蠢的谋杀背后的指使者究竟是谁那就要看小明王的死对谁最有利了。这样一来嫌疑就指向了朱元璋,为什么因为朱元璋在小明王死后的一年就取消了大宋的龙凤年号建立了大明王朝,这就非常的明显朱元璋取代小明王,所以说朱元璋就是为了小明王而代之建立他的大明王朝当大明的皇帝。所以指使廖永忠弄翻了小明王的船。
很多人都支持这个观点,但是这个说法却有很大的问题。首先,这个方法实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朱元璋如果想要除掉小明王完全没有必要来这么一手,要么他可以暗杀,要么他可以借别人的手,而且朱元璋还真的有过这样的机会。就在小明王淹死的两年前投降元朝的张士诚就派人攻打小明王的驻地。小明王当时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二话没说就去救援,哪怕他当时手下刘伯温坚决反对说,你现在去救小明王自己的后方一定会空虚,如果陈友谅这个时候趁虚而入我们该怎么办?这样就陷入了两面夹击。但是朱元璋却要执意的去救小明王,于是朱元璋就冒着后方空虚的情况下派大军去救。果然陈友谅带大部队进攻朱元璋的根据地,不过他没有进攻南京而是进攻洪都,洪都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洪都的将士苦苦的守了85天硬是没让陈友谅得手。朱元璋救出小明王后率领20万大军回师驰援洪都。陈友谅一听朱元璋回来了,就赶紧从洪都撤出部队迎战朱元璋。接着朱元璋和陈友谅就在鄱阳湖大战了36天,最终朱元璋获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虽然朱元璋胜利了但是朱元璋可以说是非常侥幸的胜利。如果不是陈友谅决策失误,那朱元璋必败无疑。从这里可以看出哪怕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朱元璋也要去解救小明王,如果他真的有想谋杀小明王的想法,就根本不会做这样的军事冒险。那么既然不是廖永忠,也不是朱元璋,那么小明王离奇溺亡的背后真正的指使到底是谁?
展开全文
小明王是元朝末年韩山童的儿子,韩山童在起兵造访之前认识了刘福通。在公元1351年的五月初三,韩山童和刘福通在河北聚众3000人起兵造反。当时刘福通宣布说,韩山童是宋徽宗的第八世孙。他当皇帝,我刘福通是南宋名将刘光世的后代,我要辅佐韩山童。但是起义还没有举行,就走漏了风声,韩山童就被官府抓住后当场就给杀掉了。韩山童的老婆和儿子韩林儿就跑到了徐州,刘福通跑到了今天的安徽阜阳。刘福通确实本事很大。一举攻占了府阳,于是天下所有造反的起义军都宣称是刘福通的追随者,这里面就包括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刘福通先后攻占了很多地盘儿,然后在亳州建立了大宋政权。但是非常让人迷惑的是,刘福通本来是整个起义军的领袖,但是他却推举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当小明王而自己当丞相。当时郭子兴和朱元璋都决定拥戴大宋政权,接受小明王大宋政权的领导和调度。这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朱元璋和小明王之间,就有了名义上的君臣关系。
当时朱元璋的势力很小,而大宋政权的势力很大,朱元璋也是想借着大宋政权的势力来发展自己。后来朱元璋一路发展就很快最终拿下了南京城。小明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任命朱元璋为枢密院同参。接着追封朱元璋侍行中书省平章。小明王这个任命就表明大宋政权把朱元璋和他的势力纳入了自己的体制内。朱元璋在南京在自己的行中书省大厅里设了一个御座,过年过节都带着自己的将领向这个空位子的行君臣大礼。朱元璋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大宋政权却出现了危机。首先是刘福通决策失误先后丢掉了很多地盘。然后就是大宋政权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讧。于是大宋的首都汴梁被元军攻陷,刘福通带着小明王一路逃到安丰,张士诚攻打安丰,朱元璋虽然前来救援,但是刘福通战死只救出了小明王,所以这个时候大宋政权就已经算是灭亡了。那么小明王被害真凶到底是谁?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政权后,分封功臣,但是只给廖永忠封了一个侯爵。朱元璋是这么解释的。他的理由是他说廖永忠非常勇敢,也是立过很大功劳的,但是因为他指使朱元璋信任的儒生来揣测朱元璋的意思,我就不给你公爵。在朱元璋这段话中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儒生,第二个关键词叫做窥朕意。这个儒生那其实就是背后指使廖永忠杀害小明王的人他的身份是个儒生。第二窥朕意那么大家都知道小明王是朱元璋名义上的君主。朱元璋要登基称帝小明王是他最大的障碍。廖永忠以及背后的指使者儒生,这两个人就自以为揣测到了朱元璋的心思。所以自作主张就杀了小明王。朱元璋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一定会重重地赏赐这两个人,而且还会给他们更高的爵位。这就是这两位杀小明王的目的。
那么这个儒生是谁?有人说是李善长,但是李善长并不是儒生他没有功名也没有读过什么书,而且他喜欢的是法家。还有一个人就是刘伯温,刘伯温有功名在元朝他中了进士,而且刘伯温的嫌疑最大。当时朱元璋在他的行中书省大厅,设了小明王的御座带将领去拜的时候,刘伯温从来不施礼,而且刘伯温曾经公开告诉朱元璋不要去救小明王。同时刘伯温根本看不起小明王。但是刘伯温和廖永忠的关系很一般。就是个普通的同事关系,可以说两个人根本没有什么交往,廖永忠怎么可能听他的话这就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杨宪。杨宪和廖永忠的关系非常密切,明朝建立后杨宪当上了宰相,廖永忠就和他结成了同党。杨宪当时是朱元璋的文书,这显然是个读书人符合儒生的条件,而且杨宪当时专门替朱元璋刺探情报。而且杨宪心狠手辣,野心也很大,同时他和廖永忠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他还是朱元璋身边的人,对朱元璋这个人非常的了解,所以杨宪就是背后指使廖永忠的幕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